2018年6月建成的富平县聚丰荣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是富平县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时建成的一家以“五代”服务为基础,涵盖粮食产、购、销、存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粮食市场经营主体。经过两年多的健康发展,现流转土地1200亩,吸纳周边8公里范围内种粮群众500多户,优质粮食品种种植率达到60%以上。该中心现已被县政府列为重点扶持对象。

一、围绕一本戏,念好三段经
“一本戏”指促农增收,保粮安全;“三段经”指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管理,服务三农经济。
一是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成立了富平县优质粮食工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坚持实地反复调研、高起点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目标思路,经过反复论证,最终明确该县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的建设定位是:以现有新型粮食经营主体为依托,以“五代”服务为基础,全面提升改造基础设施,增加服务职能和服务范围,努力把服务中心建设成为涵盖种植、管理、收获、存储、营销等为一体的全功能服务中心,切实解决周边农户种粮难、存粮难、卖粮难等实际问题,延长产业链,增加种粮收益。
二是立足服务根本,助力脱贫攻坚。积极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与农资、农技、农机等部门对接,争取政策支持和惠农补贴。中心先后购买了大型收割机、脱粒机、施药无人机等机械设备,扩建了4000平方米的晾晒场地和日烘干150吨的烘干塔,从种子到农药、化肥、田间管理指导、机械收获、晾晒、清理、烘干、存储等各个环节给予群众帮助和服务,有效缓解了当地农户种粮成本高,粮食收获后晒粮难、清理难、存储难等问题。同时,积极探索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循环利用技术,有效改善土壤环境,走绿色循环发展之路,实现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目标。
三是管理新模式,合作求发展。为真正发挥服务中心服务群众、服务三农的功能作用,服务中心从管理入手,制定了《收购质量管理制度》《机械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服务公约》等制度规定,全面规范服务程序。结合任务目标和种粮农民需求,服务中心及时帮助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坚持走互惠合作发展道路,实现农民愿种粮、种好粮,企业增规模、提效益的目标,最终达到合作共赢、健康发展。
二、水到渠自成,增收又增效
富平县聚丰荣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成后,着力构建全产业链服务平台,通过集中采供化肥和优质小麦品种,指导田间管理,实施无人机作业,2019年亩产均达500公斤以上,并全部采取订单种植模式,对所有优质小麦单收、单储、定点销售,每公斤比普通小麦高出0.20元左右,实现增产980余吨,增加农民收入112.5万余元。在此带动下,种粮农民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全县新增粮食播种面积380亩,优质粮食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实现“优质优价”的同时,为加工企业提供了优质原粮,提高了“富平面粉”的市场竞争力。产后服务中心投入运营以来,以市场60%的价格为种粮农民提供“五代”服务,有效解决储粮难问题2000余户、代晾晒粮食5500吨、代储粮食1200吨、代清理粮食14500吨、代运输粮食14300吨,减少农民损失36.4万元,增加企业效益57.2万元,粮食产后损失率由原来的3.5%降至现在的2%左右。
三、服务无极限,合力保粮安
加强制度管理,坚持做好 “五代”服务的同时,积极拓宽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水平,充分利用“企业+农户+经纪人+互联网”优势,为周边农户提供力所能及的产后服务,彻底解决好农户种粮的后顾之忧。同时,还将积极探索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加强推广优质粮食订单种植模式和种养结合新模式,走绿色循环和融合发展道路,做大做强粮食产业,提高“富平小麦”“富平面粉”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真正实现种优粮、卖优价、企增效、农增收,为切实推动粮食产业健康发展、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陕西好粮油,最真挚的家乡味道。)